【写材料用典】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例文】“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节俭朴素之人,深谙“身外之物不在多,够用就好”的道理,从而摆脱了心为物役的束缚,节制有度,知足常乐;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内涵,能够自觉珍惜劳动成果,摒弃奢侈浪费、攀比虚荣思想。
他们明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哲理,不等不靠,勤俭自强,奋发进取。
(中国纪检监察报《俭则约侈则肆》)【典故】出自宋代司马光《训俭示康》,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
【释义】意思是,节俭是一切美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最大的恶行,有德行的人都是从节俭做起的。
人如果能做到俭朴,就会减少贪欲,远离灾祸。
【赏析】古人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古往今来,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那些挥霍家财、追求奢侈享受的,最后没有不衰败的。
西晋时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祟“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其原因在于,贪图安逸、溺于奢华会触发人们内心的贪欲。
《朱子家训》则倡导从日常生活入手,“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这些皆落脚于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