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减负背景下乡镇政府“越减越负”现象分析及破解路径的研究报告201x年我国首次提出“基层减负”这一指令,并将201x年作为“基层减负年”。
202x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再次发布《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真减负、减真负”问题,将基层减负上升为一种系统的国家行为。
基层是将上级指挥命令贯彻行使的最直接渠道。
从更长远的意义上来说,基层减负增效能够让基层干部更好地服务群众。
然而,基层减负工作虽然赢得了广大基层干部的认可,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地方和部门过分追求漂亮数据,导致基层减负形式化;依赖传统工作模式,导致基层减负反复化;放责放权不放资源,导致基层减负碎片化。
要促成基层减负的长效发展,必然需要精准发现问题所在,制定相应举措,以此基础行动,促使充分有效地开展基层减负工作。
一、文献综述基层政府在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基层地位,其内涵包括“党政领导、部门管理、属地负责”的基层权责关系[1],由于行政和官僚等级正转变为复杂的公共治理环境[2],权责结构失衡以及总体能力相对薄弱的组织基础进一步加大政策执行偏差[3],基层政府作为整个行政体制与社会发展关联最为密切的部分,是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