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观后感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重温了《长征》这部影片,学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的这首七律长征是对长征这部伟大史诗的高度概括。
看了《长征》这部影片,我深切体会到了:长征,这震惊中外,举世皆无的两万五千里的军事长征,是中国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中国工农红军长驱二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省。
长征途中,天上有敌人飞机轰炸,地下有敌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还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五岭、乌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险的阻隔,红军要战胜克服这些艰难险阻,不仅身体要遭受超出人类种种极限才能忍受的痛苦,更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慢慢长征路,是血肉铸成的。
影片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对革命先辈们的描写。
记得红军和敌人打仗时,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地向前挺进,一直向前挺进了两万五千里。
红军在长征途中饿了就吃野草、皮带;渴了,只要身边有河,他们就喝河水。
比起他们,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又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生活在新时代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