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公法以法促廉一《韩非子》中的廉洁文化廉洁,是关乎政治稳定、国家命运的大事,倡导廉洁操守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
对于如何确保官吏和政府的廉洁,历代学者多有阐发,其中先秦思想家韩非的《韩非子》高扬“法”的精神,为后人理解并践行廉洁政治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作为身处先秦乱世的思想家,韩非高度重视廉洁问题。
他强烈抨击官吏寡廉营私给国家造成的危害,《韩非子·亡征》指出“官职可以重求,爵禄可以货得者,可亡也”,这就是说如果官职可以靠权势求得,爵禄可以用钱财买到,国家将亡!而如何遏制官吏贪腐营私?不同于同时代儒家、墨家等重视个人道德修养,韩非作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明确强调“法治”的根本作用。
他认为只有确立了法律制度并严格加以执行,才能遏制官吏百姓的私欲、私行,营造守法奉公的社会氛围,进而使国家富强。
《韩非子·有度》指出,“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在韩非看来,法令严明,就像“寄千金于羿之矢”,意思是把千两黄金置于神射手后羿弓箭的保护之下,那么即便是柳下跖这样贪婪的大盗,迫于刑罚的压力也不敢去偷取。
只有厉行法治,国家才能有效地治理一个“贤与不肖”并存的复杂社会,才能威慑罪人、令“邪者反正”。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