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提纲网提供各类精品文档写作提纲!
当前位置:笔杆子提纲网 > 提纲中心 > 既“知止”,也“知进”(金台随笔)

既“知止”,也“知进”(金台随笔)

11-16 | 移动端:既“知止”,也“知进”(金台随笔)

  既“知止”,也“知进”(金台随笔)再平常不过的日用品、舍不得扔掉的礼品包装袋、用旧窗帘自制的落地灯灯罩…走进宋庆龄同志故居,一件件简单朴素的原状陈列品映入眼帘,吸引参观者纷纷驻足观看。

  宋庆龄同志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让人肃然起敬。

  古人言,“毋为私欲蔽”。

  体面的工作、广阔的前景、美好的生活…人生在世,总有各种各样的欲望。

  适度的欲望催人奋进,但过度的欲望,则会让人深受其苦。

  一个人能否控制自己的欲望,在诱惑面前多一些定力,对物质名利多一些淡然,摒除不当不义之欲,考验着一个人的品德,彰显着一个人的境界。

  在浙江绍兴周恩来纪念馆里,悬挂着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这一家训深深影响着周恩来,也引人追忆一代伟人廉洁自律的崇高风范和价值追求。

  其实,“无求”并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警戒私欲膨胀一发不可收拾,告诫世人摆脱内心的名利羁绊。

  这对党员、干部廉洁修身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弱水三千,取饮一瓢:广厦千间,夜卧六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

  人的物质需要总是有限的。

  已经拥有还不满足,明知烫手还要伸手,贪婪无度的心理最容易酿成恶果。

  于党员、干部而言,如果没有“知足”的智慧,缺少“知止”的境界,就极易乱了分寸、迷了心智。

  一些人走上不归路的重要原因就是不知足,正所谓“欲无度者,其心无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