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提纲网提供各类精品文档写作提纲!
当前位置:笔杆子提纲网 > 提纲中心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11-16 | 移动端: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例文】“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这个道理,在《礼记中庸》也有相关的表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事预则立,与成语“未雨绸缪”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预先有规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稳扎稳打,最终取得成功,反之则会一事无成。

  (中国纪检监察报《天之未雨绸缪牖户》)【典故】出自清代朱柏庐《朱子家训全文》,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释义】意思是,应该在没到下雨的时候,就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想起去挖井。

  比喻事情要早作准备,不要事到临头才想办法。

  【赏析】孔子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左传》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都是提醒人们做事情之前要认真准备,在事情还没有出现乱象的时候就要着手治理。

  未雨绸缪,源自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清醒认识和敏锐洞察,“先见之明“背后,是冷静的头脑和清晰的判断。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

  领导水平的高低,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能否未雨绸缪,“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早在抗日战净胜利前夕召开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就提醒中国共产党人要“准备吃亏”,一口气列出17条困难:“外国大骂“国内大骂“准备被他们占去几大块根据地”“被他们消灭若干万军队”同时指出,要“准备吃亏”,做好“对付非常的困难,对付非常的不利情况“的“精神准备”。

  正是“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把工作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我们才能始终信念坚定、信心满怀,运筹帷幄、占据主动,最终克服了困难、夺得了胜利。

  从历史看,增强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贯穿我们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背后是我们立足现实、科学研判,认识规律、把握规律的马克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