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从五个方面深刻总结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展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等理念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文化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出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道路选择,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一脉相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以人为本、以和为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这些思想体现着人文主义底蕴,蕴含着和平的文化内涵。
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一以贯之,在许多方面都有体现。
中国古代不同流派思想中都有关于“和”的内容。
比如,道家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意味着当发生利益冲突、矛盾纠纷时,人们不妨彼此体谅,结果可以平和情绪、实现和谐。
儒家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