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精神品格的价值意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朱熹园考察时强调:“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朱熹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
朱熹是儒学集大成者,宋代著名理学家,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加强对朱熹的精神品格的研究整理,有助于我们更好赓续中华文脉,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自强不息”的精神。
《易传》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它表现出中华民族奋斗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中国历史上,它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成为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
朱熹是“自强不息”精神的践行者。
在治学上,他身体力行“自强不息”的精神,如对“四书”的诠释,耗费了他后半生大部分的心血和精力。
他说:“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
也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治学精神,使朱熹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
“四书”对朱熹来说,是一种精神客体。
“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是就人的主体性而言,这种主体性,是指人同客体互相作用表现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